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京6O年代的十大建筑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北京饭店,北京工人体育场,首都体育馆,北京民族饭店,北京华侨大厦,王府井百货大楼,这些都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建成的北京十大建筑,体现了当时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
北京旧城建筑排列为()A.环状B.放射状C.棋盘状D.不规则?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故选:C.
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候建筑的?
1417年
1、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2、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
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明朝天顺年即1457年7月,承天门遭火灾,城楼焚毁。1465年明宪宗派工部尚书自圭重修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基本上有了现在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承天门又毁于兵火。第二年再次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从此正式改名为天安门。
具有550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由於兵火战乱导致建筑结构严重坏损变形,主体已严重下沉的问题。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6─7.5级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严重。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3、城台上建有木结构双檐城楼,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
北京的十大建筑是哪些?
北京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属同一建筑内,即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北京火车站、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工人体育场。均为20世纪50年代建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早期北京地标性建筑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