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厂设计标准,乡镇水厂设计标准规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乡镇水厂设计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乡镇水厂设计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厂的平面布置与用地有哪些要求?
1、 水厂的平面布置应符合“流程合理,管理方便,因地制宜, 布局紧凑”原则。采用地下水的水厂,因生产构筑物少,平面布 置较为简单。采用地表水的水厂通常由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 理区、其他设施所组成。
水厂中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水厂总面积的 20%。进行水厂平面布置时,最先考虑生产区的各项构筑物的流 程安排,所以工艺流程的布置是水厂平面布置的前提。 水厂工艺流程布置的类型主要有下列3种。
(1)直线型。它的特点是从进水到出水整个流程呈直线状。 这样,生产联络管线短,管理方便,有利于扩建,特别适用于 大、中型水厂。
(2)折角型。当进出水管的走向受到地形条件限制时,可 采用此种布置类型。其转折点一般选在清水池或吸水井处,使澄 清池与过滤池靠近,便于管理,但应注意扩建时的衔接问题。
(3)回转型。这类型式适用于进出水管在同一方向的水厂, 此种布置类型常在山区小水厂中应用,但近、远期结合较困难。
2、水厂的用地面积乡村水厂一般采用压力供水的方式,所以,占地面积较小。但在规划水厂用地面积时,应根据水厂规模、生产工艺来确定。
水厂清水池容积的规定?
水厂清水池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送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并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0%~20%确定。
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包括调节容积、消防贮水量、水厂自用水量、安全贮备水量。其中消防贮水量按2h火灾延续时间计算;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最高日用水量的5~10%;安全贮备水量按运转经验估算。
规范上有要求,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目前最新版本是《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根据规范,在没有资料的时候,清水池容积宜为设计最高日供水量的10-20%。
自来水厂的建造条件?
新建一座自来水厂需要用到的设备主要根据水源和设计工艺来确定。如果水厂水源来自地表水,新建这样的传统大型自来水厂主要用的设备包括: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杀菌消毒装置、增压泵等。其常规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采用调节自来水pH值、投放粉状活性炭和混凝剂的方式来进行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凝聚,利用化学絮凝剂来强化沉淀,利用过滤池和过滤材质过滤水中杂质,最后使用液氯或者臭氧等消除水中微生物和细菌,确保自来水出水质量达到居民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要求。
自来水厂主要的是过滤和杀菌消毒两个环节,这是水厂净水的关键。其他的像水泵、控制设备、水质检验、水质监测设备、加压设备、水箱(清水池)等可以根据水厂规模以及成本、水厂设计要求等配置。
新建的中小型的村镇级自来水厂,由于其供水量、建设规模、施工条件以及资金投入等限制,在建设前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当前,新建自来水厂(站)选择用一体化饮用水净化设备来过滤的居多,用水泵提升或输配水,配合使用二氧化氯或者其他氯系消毒物进行杀菌消毒,生产清洁的自来水(生活饮用水)。
一体化饮用水净化设备将传统自来水厂中的反应、絮凝、沉淀、排泥、集水、配水、过滤、反冲洗、排污等一系列运行程序及相应滤池(设备)集合到一套设备中,不但减少了占地,其投资和运行成本也相对减轻,而且能实现自来水厂的自动化管理,是建设现代化自来水厂的理想设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乡镇水厂设计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乡镇水厂设计标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