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基础高度如何确定?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基础高度是指基础本身的垂直距离(厚度).一般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的确定都要根据地勘报告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来定。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
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1.首先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埋深,确定基础底面积。
2.根据基础形式确定基础宽度
3.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无筋扩展基础,基础高度应满足下面公式H0≥(b-b0)/2(b2:H0),其中b为基础底面宽度,H0为基础高度,b0为基础顶面墙体宽或柱脚宽度,b2为台阶宽度。
4也就是素混凝图基础要满足台阶宽高比的要求。
5.钢筋混凝土基础高度要满足冲切要求,满足受弯要求。
混凝土基础最小尺寸?
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图构件规范所规定的最小截面不同,具体为板、梁、柱,根据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每一种构件的最小尺寸如下:
1、板
单向板:屋面板单向板的最小厚度为60mm,民用建筑单向板打的最小厚度为60mm,工业建筑单向板的最小厚度为70mm,行车道下的楼板单向板最小厚度为80mm。
双向板:最小厚度为80mm。
密肋楼盖面板:最小厚度为50mm。
悬挑板根部板厚:当悬挑长度不大于500mm时,最小厚度为60mm;当悬挑长度不大于1200mm时,最小厚度为100mm。
无梁楼板:最小厚度为150mm。
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为200mm。
2、梁
规范中未给出梁的尺寸,仅规定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抗震框架结构的框架梁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根据题目配2根直径为8的钢筋,则梁截面可以小于300mm。

3、柱
柱的截面尺寸根据抗震等级和建筑物的层数和形状,柱子的最小截面不同。
四级抗震或建筑物不超过2层时,柱子最小截面300mm*300mm;一、二、三级抗震且建筑物超过两层时,柱子最小截面400mm*400mm。
圆柱的直径,四级抗震或建筑物不超过2层时,最小直径350mm;一、二、三级抗震且建筑物超过两层时,最小直径450mm。
桩基混凝土浇筑规范?
桩基混凝土要求
1)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范规定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wo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3)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4)孔身及孔底检查值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5)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管径视桩径大小而定,由内径200~350㎜的管子组成,用装用垫圈的法兰盘连接管节。导管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的空间。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应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
的状态下填充。如为泵送混凝土,泵管应设底阀或其他装置,以防水和管中混凝土混合。泵管应在桩内混凝土升高时,慢慢提起。管底在任何时候,应在混凝土顶面以下2M。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初凝前,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
6)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或堵塞河道和交通。
7)处于地面或桩顶以下的井口整体或刚性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拨出;处于地面以上能拆除的护筒部分,须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当使用合护筒灌注混凝土时,应逐步提升护筒,护筒底面应保持在混凝土顶面以下1~2M。
8)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出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确定的截断高度才可停止浇筑,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均达到强度标准。
9)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应在接桩前必须凿除,桩头应无松散层。
10)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经研究后,进行处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基础设计标准要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